首页 > 教学 > 本科教育 > 专业介绍 > 正文

国家级一流专业 | 城乡规划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4日
    
浏览:

一. 专业简介

城乡规划是一门研究城乡发展客观规律并通过规划途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学科,需要建筑、风景园林、交通、经济、社会、地理、历史、文化、生态等众多学科知识的支撑。城乡规划学以土地使用和空间规划设计为核心,学习内容包括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编制与设计、城市规划行政管理、城市规划相关知识、调查分析及表达、城市规划实践、外国语与计算机等课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举足轻重”,“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引领作用”。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和“十四五”规划中,城乡规划的重要性越来越突显,城乡规划在引领健康城镇化、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治理现代化等方面意义重大,加强和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及管理成为各级地方政府大力推进的工作之一。


二. 专业发展概况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办学历史悠久,自上世纪50年代建校之初起便探索建筑学专业下的城市规划专门化方向,并试行城市规划专门化的教学计划。1986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正式设立城市规划专业。2012年,更名为城乡规划专业。我校城乡规划专业扎根西部,充分利用地缘优势,经过60多年的深厚积淀,目前已具备了培养从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科学技术人才的全部学科层次。城乡规划专业连续4次以优秀级通过国家专业评估,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和陕西省名牌专业,陕西省一流专业,2019年入选为“国家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三. 培养目标

我校城乡规划学专业立足西部,服务全国,面向世界,遵循“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办学宗旨,培养复合创新型城乡规划专业人才。毕业生具有从事城乡规划、设计、管理、研究工作,参与政府决策咨询、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城市规划公共政策研究、国土空间规划、区域规划、交通和市政工程规划等相关专业规划工作的能力。

 

四. 核心课程

城乡规划专业本科核心课程包括“专业素养、建筑和风景园林相关知识”“城乡规划专业基础”“城乡规划相关知识”“城乡规划原理”“城乡生态与环境规划”“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城市建设史与规划史”“城乡基础设施规划”“城乡道路与交通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与村镇规划”“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城乡社会综合调查研究”“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综合实践”“城乡专项规划”“城乡遗产保护与文化传承”等15个课群。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城乡规划理论、城乡规划设计与编制方法、城乡规划管理流程与审批程序,夯实学生在未来城乡规划领域的专业基础。

 

五. 升学就业情况

近年境内外升学比例均超过40%,除本校外,同济大学、东南大学、清华大学等985高校是学生国内升学的主要选择。

我校城乡规划专业学生每年都保持100%的就业率,主要在全国各大知名规划设计院所、房地产企业、开发咨询机构从事国土空间规划设计、城市设计、城市更新、房地产策划及相关政策法规的咨询和研究工作,或在发改、规划、住建、园林等政府部门从事经济发展规划、区域规划、城市开发及国土空间规划管理等工作。

 

六. 办学特色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作为建筑类专业“老八校”,具有深厚的建筑设计传统,在城乡规划专业中也更加侧重空间设计能力培养,同时根据专业领域的发展趋势,不断更新培养方案,提高学生在城乡规划管理和公共政策制定、大数据分析等方面的专业能力。教学组织方面,在立足西安本地的同时,不断探索校企合作的Studio教学和各类校际联合教学模式,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和地域视野。

已开展十多年的校际联合毕业设计简单说就是几个学校一块组团做毕业设计,每个同学都可以选择自己中意的教学联盟参加。城乡规划专业目前一共有6个毕业设计教学联盟,涵盖所有“老八校”以及众多“985”、“211”高校在内的十多个省市的二十多所院校,覆盖了包括东北、西北、西南、华南、华中、华东、华北在内的广大地区。

 

七. 教学成果

近年来城乡规划专业学生获得包括国际建协UIA大学生竞赛第一名、全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学科2018年城市设计课程作业评优一等奖、园冶杯大学生国际竞赛一等奖在内的各类奖项三十余项。

创建并实践了以传承弘扬中国城市营建智慧为核心理念,注重科教融合、古今通合、中西结合、课程化合、资源整合、产学联合的城乡规划一流本科专业教学体系,教学成果“融合中国城市营建智慧的城乡规划一流本科专业教学体系建构与实践”获2022年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和2023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依托我校在西部乡村规划建设领域的科研优势,形成了以《城乡规划原理2》(即乡村规划原理)和《村镇规划》课程设计为核心的乡村规划系列课程。依托陕西省乡村振兴规划研究院平台,“产-学-研-用”一体,以国家需求和价值观为引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融贯于乡村规划知识体系中,育人与育才相统一,注重贯彻认知能力、思辨能力、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四能一体”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获批留学基金委“乡村振兴建筑类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

城乡规划专业鼓励优秀学生担任“驻村规划师”,组织学生回乡开展“口述城市史”“新型城镇化青年观察员计划”等活动,提升专业实践能力,深化国情国史教育,建设“初心学堂”“丹凤马炉党性教育基地”“王上村乡村振兴教育基地”等基层社会实践新阵地,探索将教书育人、科研创新、社会服务有机融合,增强师生凝聚力和战斗力。驻村规划师团队荣获“2019陕西省好青年集体”,白帅帅等荣获2018陕西高校最美志愿者、西部计划优秀志愿者等称号,魏一凡被评为2018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2019年,本专业获批陕西省“双百工程”秦巴山区美丽乡村建设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2018年以来,师生深入陕西洛南县、丹凤县等对口扶贫点,开展志愿帮扶村域规划、贫困人员特色产业精准培训、贫困家庭帮扶等活动,助力脱贫攻坚,培养学生不畏艰险、勇挑重担的精神。

 

八. 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水平

近六年,我校城乡规划专业教师新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共计66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7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3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7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项。承担中国工程院重大项目:西部“一带一路”沿线城镇绿色更新发展战略研究等课题;承担教育部、陕西省科技厅、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委资助项目100余项;在各类科研项目的连续支持下,专业聚焦规划行业转型需求和国内外科学技术发展前沿,形成了陕西省“中国城市规划经验传承关键技术创新团队”和“县域新型镇村体系科技创新团队”。

在西部城市与区域规划、西部乡村规划建设、本土城乡规划理论与方法等优势特色领域取得了系列标志性成果。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及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40余项,其中“科学探索奖”(国家级)1项,教育部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3项。专业顶级学术期刊《城市规划》杂志于2017年第1期起,设立“继承与创新”专栏,连载中国本土规划科学化的系列成果。连续编制出版《陕西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报告》(2017-2020系列丛书),得到陕西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探索新型城镇化“陕西模式”,促进地区经济技术创新和社会进步。这一系列科研项目,取得了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并在优势研究方向上处于国际国内领先地位。

 

信仰规划、崇尚科学、追求艺术、服务人民,让我们携手同行,为中国城乡发展、人居环境营建而奋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