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专栏】览古展今·展陈的力量——英国诺丁汉大学建筑与建造环境学院院长特使王琦博士
发布时间 : 2015年12月21日


P1020279 (1).JPG

英国诺丁汉大学建筑与建造环境学院院长特使王琦博士作主题报告


12月17日,英国诺丁汉大学建筑与建造环境学院院长特使王琦博士到访建筑学院,并以“览古展今——展陈的力量”为题作主题报告。王琦博士主要从其主要研究方向——自然历史类博物馆的观展体验,与大家分享交流。


王琦博士表示,博物馆——承载了很多教育和欣赏的功能,但区别于一般的学习过程,博物馆里的行为是一种非正式学习——informal learning。2014年,中国新建了300多座博物馆,平均每天一座博物馆建成;然而,中国在迎来新一轮博物馆建设热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克服盲目超前建设,如何吸引观众、满足大众需求等挑战。目前中国大多数博物馆展陈的方式是教科书式的,乏味的,如果博物馆的建筑设计师能和展馆的展陈师多加沟通,可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这种现象。


他通过在多项实际案例,生动地解释了他对博物馆的独特理解——展馆、展品、展陈方式,应该完美地融合,给观展者提供自由的氛围。期间,他评价英国的Oxford Pitt River’s Museum是一个“知识的迷宫”,展览者进入某些展陈空间还可自由选择观展路线,为大众提供了一种探索式的体验。又如,纽约的Moma 展览馆,设计者考虑到大众在欣赏过梵高的星空后,可能会有一种难以纾解的情绪,便特意把星空这幅画的展厅设置在Moma唯一的对外阳台旁边,让人们欣赏完画作可以直接接触到室外开阔的环境,情绪得到纾解。


报告会后,我院创办的《建苑》杂志学生记者还对王琦博士进行访谈。



【链接】《建苑》“对话王琦博士”访谈摘要


(w:王琦博士   AG:建苑杂志社)

 

AG:您觉得在实际操作手法和空间认知上,展陈和室内装修这一方面是一样的吗?如果不一样的话体现在哪里?

W:从现在社会上对室内装修的流行性来讲,是完全不一样的,今年十一月份在香港大学,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对中国现在所谓的博物馆发展进行了深度的讨论,他们说中国的博物馆不管从建筑的角度来讲还是从室内装修的角度来讲,可以说是非常漂亮,但是他们评论说好似看上去是金碧辉煌,展的是某某国宝,但是人们看的时候非常肤浅,只是知道他们是国宝,故事讲述非常简单,所以我们一直在讲这个叙事性——narraty,原因就是这个叙事性没有达到,报告中我也举了很多非常朴素的例子,并没有装潢师或者设计师要运用多么复杂的装修,多么昂贵的材料,往往是非常普通、非常注重细节的东西摆在那,会引起你的共鸣,他达意了,他叙事了,他讲故事了。很多装潢师做的东西非常豪华,但是里面没有故事,所以我说我们建筑学的学生可以做得更好的一个意思,就是用叙事的方式把展览的展品和建筑空间有序地结合在一起,把建筑的艺术和意义提高一些,而不是把展陈工作留给工艺美术专业的学生。

 

AG:在展陈方面比如说英国或者美国有哪些先进的、技术上的更好的支持, 从哪些途径可以了解到?有什么新的技术可以给我们介绍一下?

W:我在英国生活工作了十一年,在和中国的同胞交流的过程当中,也有很多人问过我,英国有什么先进的技术,是不是有很多的高科技,说实话呢,之前可能是,现在真是不一定了,在民用水平上,中国也更愿意把一些高科技的东西运用起来,也有这个热情,可能现在最高的展览手段就是全息展示,但是全息有很高的限制性。技术水平来讲的话可能国内和西欧、和北美都没有太大的区别。但为什么人家就做得这么好呢,好像我们每次看好莱坞的大片都觉的挺精彩的呢,可能在故事情节中,抓住了每个人心中的共同点,这个故事就丰满起来了,不管他的外表多么华丽,如果内容空洞的话,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他的艺术水准就大大降低了,不管在东方文化还是西方文化中都有类似的情况出现。

 

(供稿:《建苑》杂志 采访:宋圆圆  编辑:卢佳萌)

 




029-8220 2943
029-8220 2943
arch@xauat.edu.cn
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雁塔路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