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教授团队参与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面向碳中和的建筑设计理论和方法”启动
发布时间 : 2024年01月16日

2024年1月10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面向碳中和的建筑设计理论和方法”启动会在北京顺利召开。项目由清华大学牵头,庄惟敏院士为项目负责人,参与单位包括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南大学、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杨柳教授担任课题一“建筑碳排放时空特征与耦合减碳原理”负责人,课题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和清华大学研究团队合作开展。

1705393171232929.jpg

参会人员合影

项目启动会专家组由清华大学聂建国院士、深圳大学陈湘生院士、北京建筑大学张大玉教授、沈阳建筑大学冯国会教授、同济大学李翔宁教授、北京大学汪芳教授、深圳大学崔宏志教授组成,并由陈湘生院士担任专家组组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工程科学四处(以下简称工材四处)处长纪军、流动项目主任卿龙邦,清华大学副校长曾嵘、建筑学院院长张利、党委书记张悦,项目组成员东南大学王建国院士等40余人共同出席了本次启动会。

会议首先由项目主管单位领导基金委工材四处纪军处长致辞,他对项目的立项和启动表示祝贺,同时强调基金委高度重视建筑领域碳中和,希望通过召开启动会建立机制、达成共识,促进项目稳步推动、高效落实,为我国建筑碳中和目标实现提供战略性科学判断和引领。清华大学副校长曾嵘代表项目牵头单位致辞,他对基金委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向参会领导和专家对项目的指导、关心与帮助表达感谢,并期望各位领导与专家多提宝贵意见,强调学校会做好项目组织与保障工作,全力支持项目顺利推进与落实,尽快产出创新性成果助力我国碳中和目标实现与国际影响力提升。建筑学院院长张利表示学院会全力保障,支持项目的顺利推进。

项目汇报环节,由项目及课题五负责人清华大学庄惟敏院士,课题一负责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杨柳教授,课题二负责人哈尔滨工业大学孙澄教授,课题三负责人清华大学林波荣教授,课题四负责人东南大学杨俊宴教授分别详细汇报了项目与课题基本情况、研究目标与内容、实施计划与方案、预期成果与年度计划以及保障条件。最后,项目组成员王建国院士对项目推进提出了个人思考和建议。

专家组成员认真听取了项目及各课题汇报,并就项目/课题研究内容与方案进行了深入讨论。专家组一致认为,项目选题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科学价值,研究内容具有显著的前瞻性与创新性,研究目标明确、技术路线可行,希望依托项目尽快实现理论与方法落地,同时提出了加强课题衔接、聚焦研究重点、强化学科交叉、明确成果表达、贡献“中国范本”等宝贵建议。

项目介绍:

2030碳达峰和2060碳中和是国家重大战略。当前我国建筑业碳排放(含运行和建材)占全国总碳排放量约50%,伴随新时期极端气候频发、人居环境提升和城市更新等需求的新挑战,亟待理论技术创新科学降低建筑碳排放水平。设计源头创新是推动建筑碳减排的关键,其面临建筑碳减排耦合机制不清、建筑空间环境设计与减碳技术协同机理缺失、复杂场景下高效减碳范式缺乏等三方面科学难题。因此,本项目通过创新多因耦合、智能协同、设计引领、全程减碳的建筑设计理论、方法与范式,全面构建面向碳中和的设计新理论和新方法,为我国建筑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前沿和基础性的科学支撑。

课题1介绍:

建筑碳排放的时空演化特征与耦合减碳原理是建立面向碳中和建筑设计新理论与新方法的科学基础。为构建适宜的减碳技术体系及其设计方法,首先应明晰不同源头的建筑碳排放产生机理及其相互影响,目前在“气候-建筑-环境”复杂系统碳排放驱动因素的耦合机制与分析模型、不同地域不同类型建筑的减碳技术体系、不同尺度的面源式碳排放时空特征认知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课题重点研究复杂系统多因素耦合对建筑碳流传递的影响机理,探究建筑碳排放关键驱动因素及其耦合机制,明晰复杂系统多因素耦合减碳原理,构建不同气候不同地域的建筑减碳技术体系与优化组合原则,提出适应地域气候的建筑减碳模式、设计方法与营建策略。课题为面向碳中和的建筑设计理论与方法提供基础理论支撑,为新时期民用建筑设计标准体系的建设提供理论准备。


(参考:http://www.arch.tsinghua.edu.cn/info/xw/2489)

 

 撰稿:刘衍     





029-8220 2943
029-8220 2943
arch@xauat.edu.cn
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雁塔路13号